首页 » 耐材资讯 » 行业说

瑞泰科技曾大凡:从管理升级谈企业转型发展

发布日期: 2016-04-14 00:00:00    阅读量(807)    作者:

2016年4月11日,由六省主办的第十三期耐火材料新知识讲座暨耐火材料企业转型升级论坛在新密市承誉德酒店顺利召开。会上,瑞泰科技董事长曾大凡先生就管理升级谈企业转型发展做了分享,以下是演讲全文。


瑞泰科技曾大凡

由于生产要素供给效率的变化,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逝,资本回报率降低,创新能力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出现结构性减速,由高速向中高速的下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大逻辑”,企业必须增强适应性和主动性,积极地迎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实现新起点上的新发展。中央也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和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强调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新常态下,高速发展中积累的痼疾,比如资源能源浪费、环保意识不足,以及产能严重过剩带来的市场无序竞争等将进一步加剧。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必须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到创新驱动,从粗放式发展转变到融合均衡发展,走一条融合创新的转型升级之路。也就是说,面对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通过机制、结构、创新、战略等方面的转型,推动产业升级和管理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转型发展与管理升级相辅相生,息息相关。企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管理模式的调整与管理进步,企业转型发展也必将带来企业管理手段及管理模式的创新与进步,形成支撑未来中国企业成长的管理模式。

一、企业管理理论的演变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有自己的使命,有奋斗目标,它的存在有效的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纵览世界上经济大国的崛起,英国靠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的诞生”;“科学管理”成就了美国企业的强大和世界地位;日本崛起也得益于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丰田生产模式等,可见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升级决定着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近百年来,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大致经历了经验型管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管理、非理性主义管理,再到文化管理几个阶段。经验型管理方式是凭借管理者(往往也就是企业所有者)的个体智慧和实践经验对企业实施组织管理,其管理思想并不具备理论形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其中的一些经验对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启迪作用。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生产为中心,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建立比较严密的组织形式而展开的,包括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和以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组织管理学派。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逐渐兴盛的行为科学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人的本性与需要、行为与动机,以达到协调人际关系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其中,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激励理论是它的核心内容,群体行为理论是它的支柱,领导行为理论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更新,为管理理论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非理性主义理论的兴起,正是西方管理学取得的新进展之一。非理性主义的管理理念把当代科学理论成果如系统论、控制论、决策理论、模糊理论等等应用于管理规划和管理流程中,它认为人的动机和意图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难清晰地推知和直截了当地加以选择。目标的选择涉及人的价值取向,与其说靠清晰的思考,不如说取决于影响个人的各种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而且组织管理的过程,不仅仅是决策制定的过程,还包括了执行过程和创新过程,而后两个过程更是充满了变化和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所以,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模式恰恰应当是“非理性”的。人也远比机器复杂得多,所以管理无法过于“精确”。必须引进“模糊机制”,这便是“非理性”思潮。非理性主义要求实现管理形态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的本质,是要以人性化替代理性化,把人的非理性和理性统一起来,这种管理模式就是人性化管理。

企业文化管理是美国管理学者在研究日本企业成功的基础上,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因素,对美国和日本的管理思想取长补短,汲取传统规则的精华,结合现代管理思想,提出的管理理论。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管理以文化为基础,是一种社会职能,因而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植根于文化之中,植根于一种价值传统、习惯和信念之中。管理受到而且应该受到文化的影响,同时管理和管理人员也会影响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管理理论发展演变的实质之一,就是管理学对人本身的不断重新认识,在管理学理论体系中人的本体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关注人的情感与精神需求,从而不断提升人的价值。管理理论不断演进更新的过程,就是从把人当作单纯的管理客体到强调管理中人的主体性的过程;就是从片面运用科学原理对人的行为控制监督,为追求效率而把人当作机器附属来驱使,到把文化概念应用于企业管理,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的中心,强调通过保护和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获取良好的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因此,文化被视为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等现代管理理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变迁

建国后,中国的企业管理在曲折中发展前进。改革开放前,我国照搬前苏联的经验和理论,建立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没有经济责任,管理只是一种封闭的生产型管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促进了我国企业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处世哲学,在管理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有许多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对我国企业管理事业以及丰富管理理论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总体来说,我国还处于学习和借鉴阶段,缺乏中国自己的企业管理理论。

中国真正企业管理是从市场经济开始的,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虽不需要经历所有西方国家企业所经历的管理过程,但企业管理模式也几经变迁,经历了管理的主题、对象、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思想的演变。目前,中国企业管理按照管理模式的发展和递进大致可分为三个层级:传统企业管理(初级阶段)、现代企业管理(发展阶段)、未来企业管理(高级阶段),如下图。


传统企业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初级阶段,管理的主题是以生产管理为中心,重在管“物”,重在对物的分配、调度、安置、收入、支出等进行管理;企业管理沿着“供一产一销”的“物流”线进行;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内部生产效率上,偏重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和产品实物量的增大,通过规模来赚取更多的利润;传统企业管理重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宗旨是用周密的制度约束,确保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传统企业管理的思想基础是传统的管理学,如科学管理、组织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等。

企业管理发展到一定层级进入现代企业管理阶段。现代企业管理阶段注重对“资金、技术、人员”的管理,管理的主题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中心,重在管“人”,突出人本观念,即一切以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注重人的素质、协调、激励和人的自控,它旨在通过较高的领导层素质和员工素质,以及合理的人力资源配搭,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和自律自激机制,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因现代企业的利润大小决定于企业产品是否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决定于产品从质量到包装、从内容到形式、从基础使用价值到延伸消费功能是否能为消费者所青睐,以及能否适应市场的变化,这一切实质上都取决于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有先进的技术才有先进的质量,先进的功能,因此技术就成为现代企业产品管理的重点。

另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管理由以生产经营为中心,转为以资本经营为中心,通过不断提高资本配置和资本运行的效率来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相较于传统企业对“物流”的关注,现代企业管理更关注“资金流”,通过对资金运动的管理,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及其各个环节的管理。“财一技一人’’就像企业的“血液”,遍及全身,是企业生命的源泉。现代企业更关注对“血流,,的管理,管理的思想基础也不仅仅只限于管理学,更多地是以心理学、社会学为基础。

企业管理走向高级阶段,也就是未来企业管理将是对“战略、品牌、文化”,的管理。管理的主题将演变为以文化管理为中心,重在管“文化”。现代企业管理实践告诉我们在企业资源系统中最宝贵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人,企业发展需要的是忠诚负责、积极主动、敢于创新的员工,而培养员工需要理念灌输、制度塑造、环境熏陶、习惯养成,也就是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滋养。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管人来管事务,通过提升人来提升效益,通过改变人的观念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创建优秀的员工队伍来创建优秀的企业。未来企业更突出战略观念,它强调管理行为要高瞻远瞩,管理者要具有超前思维,要制订企业一定时期内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以及完成目标需要的资源、政策和措施。财务管理也将转向战略性、全局性和集成化的模式。在产品管理上,品牌管理的思想与模式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中“只关注单一产品和市场’’的弊端,实现了从战术管理到战略管理的根本转变,品牌的作用不仅仅是增加销售和利润的短期效益,更重要的是在客户心目中建立企业的品牌识别,为企业带来长期效益。未来企业管理中管理的重心己不再是实物,而是“文化、战略、品牌,,这些无形的要素,这些要素就像人体的“气流”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又无处不在,决定着人的“精、气、神”。未来企业将是对企业中“气流’’的管理,管理的思想也将抛开了原来学科的模式和套路,上升到哲学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用发展和变化的思想管理企业。

企业管理由对“供产销”的管理,到对“财物人”的管理,再上升到对“战略、品牌、文化”的管理。“供产销”是企业的“物流”,“财物人”是企业的“血流”,而“战略、品牌、文化”则是企业的“气流”。传统企业只注重“物流”的管理,认为生产出好的产品并把它卖出去就是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但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员实际上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保障,企业如果只有“物流”,没有“血流”,就失去了生命。但就像一个人,有了躯体,有了血液,如果没有气流的推动,人还是缺乏生机。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人最重要的是“精、气、神”。企业也一样,只有管理好战略、品牌和文化,也就是企业的“气流”,企业才能在经营过程中不迷失方向,才能真正赢得客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有成就感,有战斗力。

三、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中国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市场需求旺盛,大部分企业都在发展,中央企业更是扩张迅速,四万亿投资拉动又是推波助澜,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本届政府上台后,发现再靠刺激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已经难以为继,只能勇敢面对“新常态”,并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在稳定需求的前提下治理产能过剩,并改善供给结构,从过剩的低端供给向有效的中高端供给转型,最终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平衡。这一过程是痛苦的,会有大量企业退出、被重组甚至破产倒闭。那么,“新常态”下我们怎么办呢?出路在改革!如果说过去主要是眼睛向外,即向市场要效益,那么现在就必须眼睛向内,向改革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新常态下中国企业的转型发展,除了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之外,还要靠管理创新和管理升级。

由于中国企业成长道路的限制,中国企业界常常面临一个尴尬局面:传统的基础管理尚未完全合格,又不得不迎接现代管理的挑战。目前中国企业相当大部分都处于传统企业管理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实现了现代企业管理,更不用说未来企业管理模式。而且,中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国家,许多经济现象是西方发达国家所没有的,生搬硬套西方的管理理论,在应用时必然脱离实际,企业管理必须站在中国的土壤上看问题,必须考虑本土文化的特点,探索一种新的市场经济下企业成长的管理模式。

我们知道这次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去产能,达到供给平衡,增加中高端的供给能力,提质增效。那么,中国企业在这次改革中怎样变革,实现生存并谋求可持续发展呢?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促产品升级;改革用人分配机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去产能,提高资产利用率;收货款,去库存,快速实现降成本;调整市场结构,严控市场风险。所有这些都是要创新性的调整企业管理模式,寻找适合的管理方法及手段。

管理变革的理论和方法很多。通用的办法是对企业管理进行诊断,找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问题解决办法;通过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再造,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提高企业信息流通的速度和准确性,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企业发展。但笔者认为,实现管理升级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管理升级所需要的文化氛围和人员保证。人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核心因素,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变革势在必行,但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任何改革要成功,都必须先改变人,然后才能改变做事方式。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管理升级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倡导变革的文化,是否建立相应的机制,是否让员工心里接受变革。

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阶段,作为“供给侧改革”的实践者,中国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的抉择,传统产业的管理变革更是迫在眉睫。作为企业个体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手段。企业管理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和支撑。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编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核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书面发函至本公司,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企业积分榜
  • 最新入驻企业
  • 三亚蒙牧贸易有限公司
  • 山东向上金品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浙江创岛热材料有限公司
  • 深圳市贝斯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福建龙亿粉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福建龙亿粉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南通纳思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推广部
  • 苏州秋逸新材料有限公司
  • 山东凯欣达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 泰安市嘉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部
微信公众号
  • 客服热线
  • 0371-85801188
  • 邮箱:znhclw@sina.com
  • 工作日9:00-18:00

(c)2008-2016 ZNHCL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全联盟安全网站110报警服务B2B行业公约

豫公网安备 41018302000262号


备案号:豫ICP备16003905号-1